
贵州三名考生身载梦想飞赴香港
2005年我省考生郑盈盈被香港大学录取,成为我省首位通过高考赴港求学的学生。到目前,越来越多的贵州考生在延续着赴港求学之梦。除了北大、清华,“去香港上大学”已逐渐成为高考学子追求的新目标。
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去香港上大学,应提前做好哪些相关准备呢?本报特邀今年贵阳一中的三位被港校录取的考生讲述了他们的经历。
郑白尧641分(理科)
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
考港校要打“有准备之仗”
3年前的夏天,刚刚经过中考的郑白尧无意间翻开了手边的一份贵州都市报,即被一条“贵阳女孩郑盈盈被香港大学录取”的消息所吸引。从那天起,“去香港上大学”的念头便在她心里发芽。
早早立下的心愿,让郑白尧对香港高校的关注远比其他同学更系统也更全面。
641分的高考成绩,虽说相当优秀,但绝非拔尖之列。“打有准备之战”是郑白尧顺利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郑白尧告诉记者,3年来,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习进度外,课外大部分时间,她都在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下足了功夫。高二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、电子琴业余7级、复旦博雅人文知识大赛优秀奖……这些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荣誉,正好与浸会大学强调的德艺双修的“博雅教育”理念相投合。
当郑白尧的高考成绩达到该校的要求之后,她得到了香港浸会大学破格免面试录取的通知,并获得该校40万的全额奖学金。
“这个假期,我接到了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通知书,再三权衡之后,我觉得浸会大学更适合自己。”郑白尧坦言:自高考前与浸会大学接洽后,该校教务处一位老师一直与她和父母保持联系。得知她家经济情况紧张后,这位老师还尽力为她争取到了全额奖学金。
学校的关爱使她十分感动,也让她真正懂得了该校“相互关爱”的办学理念,“这种平等、关爱的生活学习环境,更利于我的成长和提升。”郑白尧说。
眼下,郑白尧在放松之余,仍不忘锻炼英语口语,练习钢琴。她说,优秀的外语水平和其他特长,对她能尽快融入浸会大学的学习和社团生活至关重要。
[1] [2] [3] [下一页]
艾沼言690分(理科)
香港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
面试注重对思维方式的考查
进入高三后,艾沼言突然告诉自己:“干脆去香港上大学吧,本科不是我学业的终点,西化教育催生下的港校,更适合我。”
耳濡目染,“上清华、读北大”是艾沼言自小的梦想,但当真正接触到港校之后,梦想才因为港校与内地高校的诸多不同而发生转变。
“比内地高校更西化的教育,更国际化的生活方式,更大的自我拓展空间是我选择港校的真正原因。”艾沼言坦言,他一心想在学术钻研上有所造诣,他认为港校更符合他的发展要求。
由于高考成绩优异,加之自己出色的竞赛成绩,艾沼言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免面试入学资格,但他还是去参加了面试。
据他回忆,面试是分小组进行的,主考官全用英文提问。他所在小组的问题是“怎样看待死刑,死刑是否可以废止”的相关问题。考生们纷纷讨论,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。2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,考官们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。
“学弟学妹往往最担心都是面试的问题,其实大可不必太过紧张。”艾沼言说,在保证自己能顺畅用英语交流的前提下,是否能听得懂每一句话,能准确说出每一个意思都不是关键,毕竟我们还是学生,交流中遇到不懂的生词完全可以向考官求助。面试的目的更多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考查,了解大家看待问题的不同态度,以此判断考生是否适合所报考的学校。
[上一页] [1] [2] [3] [下一页]
姚静芸656分(理科)
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公关及广告专业
适合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
“开朗、自信、热爱英语和粤语是我的最大特点!”刚刚收到香港浸会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姚静芸说,“选择港校绝非‘跟风’,而是因为‘适合’”。
姚静芸说,香港高校的教学方式和内地相比要自由很多,学校里很多事务都要自己去处理。“宿舍自己挑,课程自己选,社团活动自主参加……”
学习、生活更加“自由”,这正是姚静芸选择港校的最大原因。
“能毫不费力地听懂粤语,而且还能用粤语简单交流。”姚静芸自豪地道出了自己“适合”港校的又一理由。
姚静芸说,香港是她从小的梦想。她喜欢看港片,喜欢听粤语歌。
正是因为对香港的喜爱,初二时,姚静芸便买来磁带、教材开始学习粤语。姚静芸说,高考过后,她作为贵阳学生代表,接待了一个来贵州访问的香港青年团。“没想到我竟然能毫不费力地听懂粤语对话,而且还能用粤语和他们简单交流!”这让她更确信自己能快速融入今后在香港的学习和生活。
“喜爱英语,喜欢用英语和人交流”。这是姚静芸“适合”港校的又一理由。
自从听说香港高校大部分都是全英文教学后,姚静芸足足花了一年半时间恶补英语。
“高一时我的英语成绩并算不上拔尖,但这次高考我考了141分。”姚静芸高兴地说。为了把自己的香港梦变成现实,高二下学期,姚静芸与好友约定,每天从教室回宿舍的路上互相用英文对话5分钟,而且每天换不同的话题。
“为了找话题,翻阅英文报纸、书籍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”,姚静芸说。那段时间她还得了个“英语疯子”的外号。
“英语搞定了,粤语没问题,成功攻克了去香港的第一道屏障。”姚静芸说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。(记者:李定京)
[上一页] [1] [2] [3]